三月轉眼即將結束,2022 年也過去 1/4 了。上次提到會寫跟台灣文學有關的主題,不過我們繞一點路,先到台灣文學基地看一看,邀請大家趁著陰雨日的空檔出門走走,看看城市裡這個安靜的角落。
後半分享近日參加的有趣活動:淡水河流域春季鳥調的系列活動。還有兩週多的活動可以參加,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Landscape of Transcreation is a newsletter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only the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hange the setting in “My Account” on the upper right section of the website. You may reply to this E-mail or write to me at transcreation@substack.com, and I could change the setting for you. Thanks again for your subscription and support!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here.
3 月一個時晴時雨的午後,我前往久仰大名的台灣文學基地一探究竟。還沒走進大門,已經感到一陣詩意:屋舍周遭的優雅大樹開著花,一陣風吹來,花瓣飄落,像輕柔的雨滴飛舞在空中。
請教志工後得知這是苦楝樹,他們還留下去年結的果子讓大家看一看。奇妙的是認得這種樹之後,才發現苦楝似乎無處不在,尤其現在正是苦楝開花的時節,非常好辨認。這幾天到台北大學走走、到河濱騎車,都看到好多好美的苦楝。
台灣文學基地是去年整修完成的日式宿舍群,離捷運忠孝新生站不遠,座落於齊東街附近,從熱鬧的商業區轉過幾個街角就來到這幾間安靜的日式老房子。台灣文學基地的前身「齊東詩舍」是其中一幢較早整修完成的歷史建築,2011 年修復,2014 年開始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營運。如今整片宿舍群皆已修復完成,面狀保存的古蹟讓大家更能體會時代氛圍。這裡不太是博物館,空間設計上是希望吸引大家停下腳步,靜心閱讀,算是比較新的嘗試嗎。台灣文學基地免費開放,不收門票,歡迎大家多多利用。
其實會對這裡感到好奇,是因為多年前曾經經過齊東公園。那時候很常在台北走路,從一個約會趕往下一個約會時,只有 2、3 公里遠的話常常直接走過去,一半是為了省錢,一半是想多認識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某次正是在這種半散步的移動時偶然經過了齊東公園,記得那次還有 10 幾分鐘的餘裕,坐在公園休息了一下,看到附近有許多漂亮的老房子,詫異於離忠孝東路幾步之遙的街道竟然有這麼安靜的角落。看了地圖,發現日式老屋叫做齊東詩社。那次沒有時間入內參觀,但是心裡一直惦記著何時再前來,沒想到真正有機緣再訪也已相隔多年。
我向志工問起這裡怎麼從齊東詩社變成台灣文學基地,對方十分熱心的回答,娓娓道出這裡和社區的豐富連結。
這片日式宿舍群戰後由台灣銀行接管,2000 年以後,台灣銀行準備活化資產,有意標售這片土地,社區極力奔走保存。當時《文化資產保存法》尚不完備,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也還在草擬階段,當地的齊東文史工作室先設法以老樹名義爭取保存。在居民堅持下,經過多年努力,齊東宿舍群終於在 2006 年畫為「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保存區及聚落風貌保存特定專用區」,也成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
志工繼續說,老屋修繕、維護都需要經費,但最困難的還是整修之後如何再利用。其實房子修好了,很漂亮,很多廠商都很感興趣,但還好後來由臺灣文學館接手經營,社區的大家也比較放心。齊東宿舍群爭取保留之際,臺北市文化局局長是龍應台,龍應台後來又成為文化部長,這層連續性或許幫助了齊東宿舍群的保存與利用吧。
聽完這段來龍去脈,我衷心感謝地方居民為我們留下這片時代的記憶。我也覺得由臺灣文學館經營有許多好處,最重要的是這裡不會淪為過度商業化的空間,不會變得像華山、松煙,或是未來的大巨蛋。猶記得在抗議大巨蛋計畫的聲音中,一項反對理由是不要再讓另一個公共空間商業化。當年的我還不太懂為什麼,今天我瞭解讓公共空間維持公共、開放、不商業化其實很重要,公共空間應該屬於公民,我們應該不必當「消費者」就能利用。
很開心這天午後到台灣文學基地走走,認識了這個適合閱讀的安靜天地,還從志工口中聽到很多場館成立過程的故事(順帶一提,志工很鼓勵大家來申請駐村作家,只要有出版品或發表過作品都符合廣義的作家資格;感覺在老房子住一週到一個月應該很有趣吧)。大家如果經過這一帶,不妨繞過來看看老樹、老房子,在城市裡難得靜謐的空間停歇片刻。
可惜的是我不好意思請教這位志工的大名,感謝他的熱心分享,希望下次有機會拿這篇文章向他致意。
台灣文學基地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 AM10:00 - PM18:00(每週一休館)
網站:https://tlb.nmtl.gov.tw/
現正展覽:漫遊城市的獵人們
台灣文學基地不以展覽為主力,只用其中一兩間屋子來布置展覽。目前其中一個展覽是朱天心《獵人們》的漫畫改編,也展出許多動物、動保相關議題的書籍(看到幾本我也有的書!)。
淡水河流域鳥類調查
上週六我冒雨出門,早上 6:30 起床,騎了 40 分鐘的腳踏車到幾公里外的鹿角溪人工溼地賞鳥。(回程慢慢騎,騎了 1 小時。Google 跟我說只要騎 20 分鐘)
我大概從去年開始認真賞鳥,這是一年來第一次跟專家一起賞鳥,真的嘆為觀止。他們聽聲音就知道是什麼鳥,一點動靜就立刻找到鳥在哪裡,我可能望遠鏡對了老半天,還沒找到鳥,鳥就飛走了,看來從菜鳥到老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
這場活動是「2022 年春季淡水河鳥類同步調查」的系列課程之一,有室內課程也有戶外觀察,目前還有兩週多的活動可以參加。每年 4 月、12 月都會有調查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前天 3 月 28 日剛聽完豐富的課程,下週 4 月 5 日的室內課我也會參加。這次 4 月 17 日的調查可惜我臨時有事不能去,希望 12 月可以加入。)
賞鳥一段時間後,除了跑賞鳥熱點、累積生涯新種,我開始認真思考賞鳥人還能做什麼,感覺公民科學、棲地保護會是很好的方向。希望過一陣子可以寫一篇賞鳥的文章跟大家分享。歡迎揪我去賞鳥!
參考資料
曾麗惠,〈<文史工作室巡禮>齊東文史工作室 力保九棟歷史建築〉,《人間福報》,2005 年 1 月 27 日: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53522
〈關於臺灣文學基地:文史與建築〉,《臺灣文學基地》網站:https://tlb.nmtl.gov.tw/about_history.php
謝謝紋沛介紹這麼棒的地方!照片構圖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