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久不見!最近手上的翻譯案件告一段落,可以小小放個假。之前翻譯的兩本書,應該都會在下個月出版,到時候再跟大家分享。
這次介紹即將落幕的展覽:「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其實我 2 月就去看展了,只是一直沒有好好把文章寫出來,拖到展覽結束前夕才動筆。
Landscape of Transcreation is a newsletter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only the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hange the setting in “My Account” on the upper right section of the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question, please free to contact me by replying to this E-mail or writing to me at transcreation@substack.com. Thanks for your subscription and support!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here.
陳澄波(1895-1947),嘉義人,年近 30(1924)才到東京學畫,1926 年以油畫〈嘉義街外(一)〉入選帝展,畢業後前往上海執教(1929),1933 年回台定居,與在台畫家共同創立「臺陽美術協會」。1947 年,受 228 事件牽連不幸罹難,享年 53 歲。1
陳澄波是我很喜歡的台灣畫家,每次看原作都被畫面豐沛的生命力吸引,讀到生卒年時也總是因為「1947」心頭一驚。
今年是陳澄波誕辰130週年,陳澄波基金會規畫了小而美的精緻展覽:「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總共只展出 8 幅畫作,以黑潮、北回歸線、季風這三條清楚的軸線,引導大家看畫。除了畫作,策展團隊也搭配博物學物件,邀請大家化身博物學家,觀察這座島嶼。
黑潮、北回歸線、季風是形塑台灣自然環境的重要力量,加上高山攔截的水氣,構成海拔 1800 到 2500 公尺的霧林帶。也是拜季風之賜,讓座落於北回歸線上的台灣,不是一片荒漠,而是蓊鬱森林。這些特色可以構成認同的座標。
2 月聽洪廣冀老師導覽,才知道很多畫面不是直接寫生,其實經過畫家的巧思改造。例如北回歸線地標的畫作,如果對照相同角度的照片,會發現景色其實很荒蕪,這個角度看不到相思樹。畫作背景原本是晴空,後來修改成要下西北雨的烏雲密佈。這些畫面安排,也許是陳澄波的熱帶論述:台灣不是(或不只是)日本帝國凝視下燠熱難耐的南洋小島,台灣是畫家滋養生命的心愛家園。
最近我自己也開始學畫畫,對此深有同感。為什麼要選擇某個題材、用某種方式呈現,都是思考過後的決定,因此每一幅畫都是畫家的論述。用這個角度來分析畫面,別有一番趣味。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只到這個週末,大家有空可以去台博鐵道園區看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AM 9:30 - PM 5:00
網站: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Detail.init.ctr?actId=40279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展覽期間:2024 年 12 月 3 日至 2025 年 5 月 11 日
陳澄波罹難後,妻子張捷(1899-1993)將他的畫作和文物藏在閣樓,一面忍耐情治單位的騷擾,一面辛苦把孩子撫養長大,終於等到台灣解嚴,陳澄波的故事與畫作都能被好好紀念、好好展覽。2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呈現了這段張捷與陳澄波夫婦的故事,很期待之後去台南看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AM 9:00 - PM 5:00
網站:https://www.nmth.gov.tw/「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
展覽期間:2025 年 4 月 29 日至 2026 年 3 月 1 日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陳澄波簡介〉:https://chengpo.org/%E9%99%B3%E6%BE%84%E6%B3%A2%E7%B0%A1%E4%BB%8B/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張捷簡介〉:https://chengpo.org/%e5%bc%b5%e6%8d%b7%e7%b0%a1%e4%bb%8b/